11月27日出版的《best365网页版登录报》刊发了院长鹿林署名文章《思想者》,全文如下:
思 想 者
院长 鹿林
思想是什么?是资源,是人类社会最稀缺的资源。正是由于先进思想的引导,人类社会走向了不断的进步。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,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的时候,往往就是思想最活跃的年代。思想是由人生成的,思想者是谁?是那些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留下光辉思想的人,老子、孔子、亚里士多德、牛顿、伽利略、爱因斯坦等等古今中外那些文化巨匠,那些带领着人类迈向明天的领袖和精英人物,是他们的智慧凝成了人类文明的精华。但思想者又不仅仅只是那些伟人们,还有成千上万生活在现实之中,在人类文明繁衍生息的征程上,勤于探索不断奋进的人们。他们虽没有被载入史册,但却依然生存于大众之中,父母对孩子的影响,老师对学生的教导,年长者对年轻人的传授,周边人相互间的启发……都会以不同的方式,将自己的思想存续在工作和生活中,思想者是那些善于思考、想象和创新的人。
人类社会任何时期都需要思想的引领者,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,用智慧凝成了先进的思想,就像曙光穿过迷雾,照亮人类社会的前程,启迪着芸芸众生的智慧。当那些先进的思想在社会、组织、个人中落了根,成为了人们对人生思考的给养和行动的指导时,思想就汇成了行动的力量。人世间,既需要伟大的思想家昭示世界,也需要普通人们的自我思考,以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。大与小本没有清晰的界限,且是不断地相互转换的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大,变为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就是小,是由大到小;村中道路是小,连接上高速公路就是大,是由小到大;人的理想是大,分解为每一步的实践就是小,是由大到小;一次心灵的火花是小,将其光大启迪人生就是大,是由小到大。每一个人无论其思考的内容如何,作用咋样,都可以成为思想者,至少自己应该将自己称之为思想者,因为,这样可以告诫自己勤于思考,以利于激发自己的智慧,并付诸于人生的实践中。
任何事情有先进就有保守或落后。人类思想总是处在先进与保守不断交替过程之中的,先进思想的产生、成长、乃至引领社会,往往是艰难的历程,对于那些保守思想占据价值观统治地位的地方,其艰难程度会更加明显。实际上,任何所谓的保守思想,都是来源于曾经的先进思想,在历史长河中,每一个时期都会有每一个时期的先进思想,而先进思想被群众所掌握,就变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驱动力量,古今中外概莫如此。曾经的先进思想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,就会沦为保守的、甚至是落后了的思想。曾经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先进思想引领下生成的年代,而盛世没能够延续的重要原因,是思想由开放走向了封闭;创新先进思想的驱动力不足,困住了前行的步伐。当西方世界启蒙运动兴起、科技创新蜂拥、工业革命迅猛、资产阶级革命摧枯拉朽之时,而"朝廷"却在闭关锁国,依然以"天朝大国"自居,不屑于别国的日新月异,就是外国使者来朝,众多大臣还纠缠于是否行三跪九拜之礼的桎梏之中,而错失了睁眼看世界的机会。在互联网时代的当今,思想的创新和传播更快,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方式等层出不穷,一个微信群就可以省去了许多集中开会的奔波之劳。如果我们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,身处落后而不知落后或固守落后,那就会由人的落伍过渡到组织的衰败。
先进思想的生成需要土壤和种子。改革开放近四十年,我国由经济濒临崩溃到成为第二大经济体,伟大壮举的秘诀是什么?是开放。开放带来了先进的技术,带来了先进的思想,开放使我们发现了落后,唤醒了改革的动力。无可讳言,伴随着开放的过程,也有糟粕的东西趁机而入,但随着时代的演进,许多不良被淘汰了,即使有一些残渣滞留了下来,也不能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相提并论。先进的思想资源与保守的思想传统,历来是在交融过程中演绎着跌宕起伏、生生死死。任何组织的发展,需要用先进的思想来引领,大学尤为如此,但是,保守的思想又是那样的根深蒂固,又有那么多的人不愿意放弃。“别的学校如此,我们也要如此”“过去如此,现在当然应该如此”"僵化的对待上级的文件"更是屡见不鲜。有了点不同以往的做法,就有那么多评头论足的人,偏偏又有人那么在乎别人的议论。在改革创新面前,缺乏了思想者的心境,就会容易抵触别人的创新行动;缺少了思想者的心境,也就容易失却创新者的勇气,先进的理念也就更容易遭遇浅尝辄止。当今时代,创新是那样的风起云涌,高等学校理应站在时代的潮头,而我们却不能。循规蹈矩,一再地循规蹈矩,长期地循规蹈矩,意味着什么?落后、衰败、淘汰。
培育创新文化,改良创新环境,对我们学校而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急迫,这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。大学是崇尚平等自由的学术殿堂,是一个在宽松的思想境况下,支持个性化发展的地方。官本位不利于创新思想的繁衍,当一个大学不是互称老师、互称同志,而是心欢于互称官职,这平等自由的氛围就可能打了折扣。校长、处长、科长是行政职务,行政职务具有资源的调度权,崇尚官本位,很容易出现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。任何组织都是需要行政,都需要行政的效率。但高校的行政人员更是创造环境的服务人员,如果让那些优秀的人员处处围着行政人员转,就偏离了行政服务的本质。如果我们行政服务人员不能围着那些站在发展前沿的人转,就会延误了学校的发展。
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或曾经有创新的渴望,都是创新的思考者,如果我们能够矢志不渝将那些灵光一闪的思想火花发扬光大,直至变为事实,就是创造了价值。如果组织中一群人都在创新,无论多么艰难,都在创新发展,那么,一个组织就形成了创新的风尚,组织的发展就形成了澎湃之势。显然目前稀缺的是创新者的勇气和毅力,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发现之、培育之、成长之、壮大之!为什么有些创新者会那么计较别人的不赞成,唉叹于这样那样的阻碍,而停滞不前?也可能是创新者缺失了勇气。勇气是什么?是干别人所不为,为别人所不敢,敢别人所不能,是开疆拓土,另辟蹊径;是披荆斩棘,追寻高远。创新的征程上没有坦途可言,如果那星点的创新火花,一经阻力就泯灭了,就说明创新者的勇气太弱小了。创新者是要承受压力的,只要是创新都会有不同的意见,勇者是在挑战中赢得价值,赢得自信,赢得自豪!
思想者需要不断地拓展思想的境。人都有其成长环境,包括了社会环境、人文环境和文化环境,人思想的境大都是来源于文化传统的境。存在的局限性,也就形成了人们思想的局限性,古人云: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,就是要拓展思想的境。走的地方多了阅历就丰富,就会见多识广,读得书多了知识面就广,就能更好的明辨是非,由此思想的境就大了。依循着前人的路径演进,是延续了人类智慧,“好,更好”就成了人们习惯了的思维定式。科学中的范式,是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,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、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。我国的教育模式,对教材、定律近似崇拜,大多数人都习惯于范式的思维方式,不断地固化范式的思维,甚至于有些人曾没有想过其他的思维方式,颠覆性创新也就成为了凤毛麟角。思想者需要去拓展思想的疆域,不断地冲破思想的境。学习传统,由不会到会,由不懂到懂,再到灵活实践应用,这就是进步。而沉迷于传统,固步自封,不能自拔,则可能会丧失了那些超越传统的机遇。
组织需要不断的成长,这种成长,既需要土壤,也需要种子。种子固然重要,但离开土壤就不会有生长,没有肥沃的土壤,就不能茁壮成长。土壤固然重要,没有良好的种子,也难有参天大树。土壤又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会随着花开花落的沉积,改良了土壤的成分。种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会在肥沃的土壤给养下,不断地进化着自我。对于我们的学校,文化就是土壤,人才就是种子。如果我们将思想者的基因不断的注入学校的文化,就会改良我们创新发展的土壤;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优化产生思想和创新的土壤,对原来种子的改良速度就会加快,对优良种子的吸引力就会增强。
我们呼唤着种子的强大和土壤的殷实。